- 註冊時間
- 2007-9-3
- 精華
- 在線時間
- 小時
- 米币
-
- 最後登錄
- 1970-1-1
累計簽到:1488 天 連續簽到:10 天
|
網誌圖文好讀板:http://lawfarmer.blogspot.com/2013/01/Taijiang-Ecological-and-Culture-Zone.html
) J8 S' d" O: w0 q9 U6 j4 @* u1 s$ T
在同記安平豆花吃完東西後,我們就驅車前往下個景點。這個景點可就大有來頭了,不僅是台灣第八座國家公園,全台唯一河海交界的濕地生態系,同時又是改變台灣歷史和台灣人命運的第一古戰場,境內還有一千二百多隻的黑面琵鷺,所以是個非常珍貴的生態和歷史寶地,它就是台江國家公園,又名台江生態文化園區。: g7 w) ]8 U# M
在進入台江生態文化園區前,有一塊很大的廣場,而上面有座非常雄偉的建築,叫做四草大眾廟,裡面祭祀的主神是鎮海大元帥陳酉。
3 S# v: N% n$ N" a大部分的臺灣人可能都不知道陳酉是誰,有興趣的人可以去這個網址閱讀。
) T0 k2 x- L, a* V' {" V+ E I$ hhttp://taiwanpedia.culture.tw/web/content?ID=24622
) K( } p% s' _/ `, y0 B( y來到台江國家公園,就不能錯過台灣第一條人工古運河,現在又有袖珍版亞馬遜河之稱的四草大眾廟竹筏港綠色隧道。( H' f( C. G1 \5 E% v
綠色隧道走的是綠線。
( T7 k# [7 F! w* @記得先購票,再入場唷!
[! B9 r" u: C/ ~等候入場時,瀏覽了牆上相關的歷史文獻,不自覺地生出「景物依舊,人事已非」的感慨!
0 w- z* h# }0 b! h" y6 Y* H登上竹筏前,記得遵守導覽人員的安全指示,乖乖地把救生衣穿上。此外,當場也有提供斗笠,個人建議如果沒有戴帽子前去的話,就把斗笠戴上,雖然號稱綠色隧道,但一路上還是不免會照到陽光。$ o+ M! Q6 m, J0 b- r
出發囉!映入眼簾的就是剛剛經過的四草大眾廟。
: o' J) L2 ]% X0 [# y; D偶爾會跟其他竹筏交會,不要吝嗇舉起您的右手跟其他旅客揮揮手唷!
! y3 o1 q# D0 d+ v( J1 {0 C6 p一路上,兩邊盡是有百年歷史的紅樹林群。如果運氣好的話,還有機會在濕地上看到招潮蟹以及彈塗魚呢!8 E5 x9 I+ s( T3 K5 x
水筆仔。http://sowhc.sow.org.tw/html/observation/sea/plant/301/301.htm
9 T; [: M+ z5 J9 n* g3 P海茄苳。http://sowhc.sow.org.tw/html/observation/sea/plant/302/302.htm0 J! f7 `% y- [' n
要進入綠色隧道囉!
5 ^% B4 C' k4 A2 c1 l3 ^7 V綠蔭蔽天,非常非常漂亮的景色!真的要親眼目睹,才能感受得出來。
$ c9 m1 T9 b- i& |) N! ^0 y: l; `正當大家都陶醉在眼前這美麗的景色時,忽然間水面上出現了一隻可愛的小動物,瞬間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和相機鏡頭,也為這趟寂靜又短暫的旅程帶來些許的趣味。2 A8 T0 p- L6 ~$ I
雖然這趟航程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鐘,但經由導覽員全程詳細的解說,還是讓我受益匪淺,也不禁對這塊得天獨厚的土地生出了感激之心。結束之後,記得歸還身上的救生衣以及斗笠唷!同時也不要忘了對這群辛苦的導覽員說聲謝謝,因為有他們,才讓我們能更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和對這塊土地的認同。4 V" A+ J* P4 P, F# i
憑綠色隧道的票根可以免費進入四草抹香鯨陳列館唷!如果沒有票根的話,入場券也只需要十元。
8 A& R- m }8 }. D5 w: x; n! O這裡存放了一對母子抹香鯨的標本,是目前全台灣最大,也是最完整的標本。- Y5 s# r- J a# O* S' B
除了有抹香鯨的標本之外,還有其他的生物標本。* n$ \6 d, H, t4 I. I' c
扇貝化石。4 t' D1 L0 o* G- W7 s
招潮蟹的生物木雕。
; C: ]" V. y3 Y另外,館內還陳列了百年前先民所使用的生活用品,樂器以及船筏等手工藝品唷。
; t& |7 m4 d9 ]0 c) ]" d: d9 k由於我們只有安排兩天一夜,行程比較緊湊,所以還有很多地方沒能來得及在這次一併參觀,有點小可惜。整個台江生態文化園區,其實是個非常適合家庭出遊的景點。如果要全部參觀過,包含歷史遺跡,比如古戰場、荷蘭塚和四草砲台,大概需要半天的時間。但如果能親自前來欣賞這些國家級的生態和歷史文物,相信會有「行萬里路,勝讀萬卷書」之感。 |
|